【推荐】学生调查报告9篇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9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1、恋爱动机不明确。调查显示,高达25%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人孤单,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以寻求短暂的快乐。
2、不注重恋爱的结果。目前恋爱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有24%的同学从未考虑过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3、道德观念淡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5%的同学赞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体现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及不负责的态度,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未婚同居给他们带来的潜在严重后果。
4、爱情与学业定位不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影响学习。在爱情与学业面前,多数同学把爱情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只要有爱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完全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学生的根本任务。
学生调查报告 篇2热心网友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找份工作简直比失恋还痛苦!”大四女生钱薇又一次在面试中落选了.即将毕业的她最近疲于奔命地发简历、准备各种笔试、面试,但一次次希望落空,让她有些垂头丧气,以前活泼开朗的她,现在也经常失眠了.钱薇说:“接到面试通知的前一晚也不知为什么,总是紧张得睡不着觉.”
钱薇的情况并非极端的个案.近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41.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来自自身的期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此外,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其实回家没准儿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爸妈总跟我说趁年轻要闯一闯.”四川来的刘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就读3年了.她坦言,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市考到北京来,亲朋好友都希望她能干出点名堂,可能否在此立足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焦虑.
面对现实而迫切的就业问题,大学在校生有人忙碌、有人迷茫.调查中,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记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因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也是1年比1年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认为,我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致使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她说,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
北京大学团委史善峰老师负责校内的社团文体工作.他说,除了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创造条件,缓解学生压力外,校园中的各种相关社团,也为大学生互相之间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会在20xx年刚成立时,只有20来人,经过短短几年,目前已经有了305个会员.研究会定期给同学培训,邀请往年的师兄师姐回来传授就业技巧,受到了普遍欢迎.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还成立了素质拓展协会、北大心理学社等相关社团,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取长补短.
史善峰表示,团组织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文艺和其他类型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调查报告 篇3一: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遇到好天气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低出门散步,我也不例外。我在南湖公园做了一次观察,发现沿河路上没有多少车,空气质量较好,上游湖中几乎没有多少漂浮物,湖中没有排放污水,湖水比较清澈,下游湖中漂浮物较多,生活污水排放较大,特别是沿河洗衣服的人很多,湖水下的泥土都是黑色的,寸草不生。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污水的处理不是很正确,特别是沿河的居民直接把带有洗涤剂的洗菜水和洗衣服水倒入湖中。据统计,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因淡水被污染而找不到可饮用水资源,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淡水,人们就会遭遇几乎是灭顶之灾。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沿海地区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市场的发展对劳动生产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工不断的涌向沿海地区.那么这些农民工在外面的生活怎么样呢?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将其简而化之,并合壁而中国化:一方面,将物质的生活归结为具体的生活,并且对她进行着重的探讨;,另一方面将科学,教育,文化等归纳为虚拟的生活.因此,本文拟从具体生活的探讨和虚拟生活的探讨两个主要地方面来探讨。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对村领导班子进行了党的路线、文化知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再培训;积极从创业致富能手、回乡知青、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形成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抓工作的领导核心;同时充分发扬党员“带头富”和“带领富”的先锋模范作用。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心,改变以往处事的陋习,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助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需求。
学生调查报告 篇4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
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 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学生调查报告 篇5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6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xx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 、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xx-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7高效课堂在户县已经实施两年了,这次课改是要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示自己的成果,以达到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增加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
我校是第二批课改实验校,进行课改已经一学期了,在高效课堂实践中,我们除了培训小组,加大各班小组文化之外,更加强了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通过半年来的高效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玉立小学高效课堂中学生展示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状及原因
通过半年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各年级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展示能力参差不齐,高段学生明显胆大一些,板书也比较好,发言比较大胆,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还不是很流利。有的年级例如六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展示能力稍微强一些,这些年级的学生比较大胆,他们声音洪亮、语言表达完整,说服力强,有些还有小大人的感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欲望强,也爱争取机会。例如六年级一班,学生上课比较洒脱。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展示能力一般。这些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说服力不强,看问题也比较简单,展示的内容也比较肤浅,很多学生展示时缺乏自信,发言声音很小,还有很多学生一直不敢展示,即使上到黑板前展示,声音特别小,语言组织不够流利,自然而然,这些孩子展示能力就比较差,没有高年级孩子的胆量。
(二)高效课堂展示方面存在问题
1、展示课往往比较肤浅
由于老师初步设计导学案,所以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让孩子来展示出来,这对孩子本身就难度很大,再加上孩子考虑的问题并不像老师思考的那么成熟,所以展示课往往比较肤浅,达不到展示的效果。
2、个人预习不到位
由于孩子是寄宿制,学习用的资源比较少,孩子预习时需要查阅很多资料,但是学校条件有限,孩子只能借助自己仅有的书进行简单的预习,这样在第二天的展示中就没有足够精彩的内容呈现出来。
3、小组合作不是很给力
由于刚开始,老师指导的不够,孩子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孩子展示不到位,还由于各小组成员有好有差,有的成绩好的同学不愿跟后进生合作,有的帮后进生帮的连自己也给连累了,还有成绩差的学生本身就不行,再让他们展示,去跟好学生走近,他们也没底气,等等原因导致小组合作不够,在展示时要么就总是那几个人,要么就是展示慢慢吞吞,不给力急死人的状态,甚至有的`组出现了组长分配任务困难的现象,组内缺少人才,展示没法进行。
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学校对于课堂的展示也进行了一些总结,
(一)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展示要求
1、展示必须做到声音洪亮,展示成员大胆自如,展示成员要多,尽量人人参与。
2、展示分为板展和讲展,板展要重点突出,要有装饰;讲展要大胆,讲展要有激情,能与下面同学互动。
3、展示应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既要有小组的适当补充,又要有组间同学的质疑。
4、展示过程中一定要有质疑,展示人要态度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要求质疑人要针对展示内容质疑,不能只是肤浅的说板书好不好,声音大不大,字写得对不对等。要让大家有学习改进的质疑内容。
三、课堂展示带来的影响
一学期以来,通过高效课堂上的展示,孩子们比以前大胆了很多,他们现在爱表达个人的见解,爱专研一些问题,甚至是难题,其实高效课堂真正让孩子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地方,有了展示个人能力及理解力的舞台,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提供了机会。通过课堂展示,不仅提高了学生了分析、合作、归纳、谈吐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粉笔字现在写得真的比老师好;更重要的是课堂上的展示让孩子自信满满,每个人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光明,特别阳光,特别自信,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通过展示能助他们实现孩子的成才梦。让高效课堂真正实现玉立是孩子梦起飞的地方!
学生调查报告 篇8一、调查目的:
计算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必备能力,而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因计算能力不强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纠错能力的培养是提升他们计算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进而解决问题。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对我校七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对个别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他们在作业中,课堂中、考试中做计算时的出错及纠错情况,调查他们出错的原因,调查他们对错误的处理情况。
三、调查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个案跟踪,试卷分析,作业查看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结果: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
1、你在平时的计算题中出错的机率有多大?( )
A 基本不出错(15.2%) B偶尔出现错误(40.3%)
C出错的时候很多(29.3%) D几乎每做必错(15.2%)
2、你认为自己出错的原因有哪些? ( )
A 马虎大意 (34.3%) B 知识性错误,不知解题步骤(25.6%)
C概念不清,生搬硬套、盲目解题(25.7%) D其他情况(15.5%)
3、出现错误你如何对待( )
A 不去管它,做会做的(13.3%)
B 再重做一遍(65%)
C 看看哪里错了,不做整理(15.3%)
D 找到错的原因,并记录错误,再把问题改正。(6.4%)
4、在计算中你是如何发现错误的( )
A 自己检查出来的。(21%) B同学对照交流时发现的。(34%)
C 看答案发现的 (8%) D 老师批改的(91%) E 其他情况(3.5%)
5、你会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吗( )
A是 (32%) B偶尔会(56%)C不会(12%)
6、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1)建立错题本,随时看一看。(2)自己多检查,不能放过错误,多练习。(3)和老师、同学们交流错误,研究改正方法。(4)审查出错原因,做好记录。(5)多做易错问题。
(二)其他方式调查结果:
1、通过对两个成绩较差的,两个成绩较好的,和两个成绩中等的同学的跟踪调查发现,成绩较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很差,出现的计算错误问题五花八门,也根本没有纠错的意识。经常改上很多遍都不对。成绩中等的两个出错情况不同,其一是做题速度慢,但没有马虎性错误,但是易出现知识性错误,并且经常犯同一个错误。应当属于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型的,另一个则属于马虎型的,所犯错误不确定,有时候别人易犯的错误他不犯,但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就出问题。这也是他成绩中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前者知道改错,后者对错误有点不屑一顾。对于成绩较好的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很严谨,出现错误能及时的纠正,并记录。另一个很聪明,有时候在一些小问题上出错。改错习惯不好。
2、通过对同学们的其中考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尽管计算是基础不是难点,但是出错率还是很高的。其中初一约占同学们失分的30%到50%,初二也达到15%到30%。作业中计算出错也不容忽视。并且有个别同学出错不改。有的只是重做一次,并没有找到出错原因,两次做法截然不同。有少数同学在作业中标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有错题本的同学很少,并且有的只是记录了一两个题目,以后就放弃了。
(三)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重视。我们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同学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纠错能力的培养正是改正这些错误的良方,同时,这些计算中的错误得到纠正也正好培养了我们的纠错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学生出错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每个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和对于计算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对纠错的认识不一,有些同学对纠错不屑一顾,部分学生对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并建立错题本,也在思想上表示认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人意。这也是许多同学多次犯同样错误,纠错习惯落不到实处,计算能力不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需要通过在课堂上,作业和练习中找到一种能培养纠纠错能力的有效的办法。同时,提炼出纠错课的上法,和纠错练习的模式,使这种模式能够实用和长效。
五、调查总结:
计算是困扰一部分学生进步的一大难题,特别对中下游学生。而纠错的习惯,不但后进生没有养成,有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会纠错。为此,在计算题中对纠错习惯的培养势在必行。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1、加强学生的纠错心理辅导,让学生提高认识,养成纠错习惯。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没有认识到纠错的意义,有的同学尽管认识到了但是没有形成习惯,不能由始至终的坚持下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2、使我们的纠错课和纠错练习形成模式并得到推广。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同学纠错方法不对,还有的同学不知道如何纠错,并且有的老师对学生的纠错习惯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旦我们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以后,它会对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在处理纠错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3、我们对计算问题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形成一个计算问题错误题库。这个题库的建立会对学生的各种错误进行总结,给学生以警示。
学生调查报告 篇9论文关键词: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 专业认同 幼儿教师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低、恶性流动等问题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其生源地、高考前专业相关;有过幼儿园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多数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待遇差,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及职业愿望。
学前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伴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长足发展而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并表现出理性化倾向,反思型、研究型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成为时代的呼唤。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恶性流动等问题却给学前教育的进展带来了困难,这也进一步使以培养幼儿师资为主的职业教育面临空前的挑战,并陷人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目前学前教育类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一、二年级的212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探寻造成其职业认同感偏低的原因。本次调查中,男生2人,女生210人,年龄18-23岁,有效问卷199份,问卷有效率为93.87%。调查按班级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内容涉及基本信息、专业兴趣、专业压力、求职意向等方面,答题后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0.0版本软件进行分析。
1.专业兴趣及原因
问卷题目“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如何”、“你未来工作时是否愿意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分别用以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从“很喜欢”或“很愿意”至“很不喜欢”或“坚决不做”采用5等级划分,其频数分析见表1。
另外,我们分别把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生年级、是否参加过幼儿园见习或实习进行t检验,没有显著差异;而专业兴趣与生源地及学生高考前的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职业目标与年级、是否是见实习、生源地、高考前专业之间均没有差异(见表2)。
问卷中“如果你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如果你不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可多选)两题是用来了解学生喜欢或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
我们把每种原因的选择人次进行了统计,并按照是否是见实习、年级、生源地、高考前专业分别作频数分析,进行X2检验。在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四种分类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喜欢孩子、喜欢做教师、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是吸引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有过实习经验的同学更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待遇差,二年级的学生此方面体会比一年级的学生深刻,差异非常显著,同时这两种原因的选择比例也分别排在第一、二位。另外,更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和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做幼儿教师没面子”,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和幼师毕业学生的选择人次;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对各方面的才能要求太高,详细结果见表3。
2.专业压力与压力来源
问卷中探讨学生压力来源的题目共有7个选项,弹唱跳技能不强、经验不足、幼教知识不丰富分别排在压力来源的前三位(见表4)。
3.职业愿望
问卷题目“你希望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可多选)”提供了8个选项,了解学生的职业愿望,其中公立小学、公立幼儿园仍然是多数学生的首选,详见表5.
4.分析与思考
4.1专业兴趣
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一半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抱“可以接受”的态度,并没有表示非常明确的专业意向,表示喜欢或很喜欢的约43%,只有不足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很不喜欢本专业。这与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时所获得的数据(40%左右表示很愿意或愿意从事本专业,8%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愿意或坚决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基本一致。可见学生在进人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时,并非完全抵触该专业。
这种专业兴趣在一、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经过见习实习影响也不明显。然而从生源地和高考前的专业来看,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专业兴趣更强烈,幼师毕业后进人大专学院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高中毕业的学生更喜欢本专业。这两方面的差异,前者可能是由学前教育在城市更普及、大家对该专业更认可造成的;而后者的差异则说明,在对学前教育的兴趣方面,我们能够从经过三年专业教育的幼师学生身上看到明显的效果。
4.2影响专业兴趣的原因
从问卷中所列举的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来看,近60%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孩子,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做教师,1/3左右的学生承认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本专业容易就业。这对如何开展本专业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我们在教育中可以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教育工作的趣味性方面来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然而问卷调查也发现,在“本专业有前途、有创造性”方面的选择人次却偏低,全都不足15%。这意味着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有必要开展更加细致而深入的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的朝阳属性和美好前景。
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选择中,约55%曾经见习实习过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远远高于未实习过学生的选择的25%,差异非常显著。在此方面,二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也远远高于一年级,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高于非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从中不难总结出:有过幼儿园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因为二年级学生、幼师毕业学生都已经有过去幼儿园实习的经验。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则可能在于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二则说明目前幼儿教师职业的任务和职责越来越多,使一线教师感觉工作太累,没有职业成功感,这也与目前国内对幼儿教师的研究一致(黄绍文,20xx;陈小异等,20xx)。
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待遇差,实习过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的选择人次分别高于未实习过的学生、一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差异非常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相一致。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总体特征是办园模式多元化。广东省自办园体制改革之后,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被“剥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某些幼儿园开始追求办园效益最大化,自负盈亏使幼儿园给幼儿教师的薪酬随市场而浮动,再加上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社会认可度偏低,认为只要能带好孩子吃喝拉撒即可,导致教师待遇不稳定。据20xx年对广东、湖南等地幼儿教师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幼儿教师的收人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彭世华、皮军功,20xx)。幼儿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的状态已经与幼儿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4.3专业压力
本调查中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压力较大、与其他行业相似、压力较小的分别约占1l3。而在压力来源中,有近70%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弹唱跳技能不强,近60%认为自己经验不足,50%左右认为幼教知识不丰富,有45%的学生认为教学技能少、幼儿教师责任重也分别带来了压力。随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早已从能歌善舞型转变为反思科研型,然而超过2/3的学生仍然觉得弹唱跳技能是自己从事该专业的主要压力之一,反思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够深刻造成的,而目前就业形势也有推波助澜之势。有研究者指出,注重技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黄绍文,20xx),然而目前幼儿园招聘教师时,多数都把弹唱跳技能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又使培养幼儿师资的院校进人了尴尬境地—以就业为导向的师资培养院校何去何从?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不断下降的压力下(吕苹,20xx;张雪萍,20xx;蒋建其,20xx),更好地把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培养体系充实、完善并成功实施?
4.4职业愿望
在进行职业愿望的选择时,46%的学生都选择了公立小学,41%的人选择了公立幼儿园,25%左右的人希望能进人公立中学,而只有9%的人选择了私立幼儿园。可以看出,虽然只有的学生选择了非教育行业的工作,但多数学生都把公立学校作为自己的首选,这又将与学生毕业时最终的就业单位形成矛盾:目前广东省的公立幼儿园已经是凤毛麟角,成为公立小学的教师并非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再次向我们表明: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问题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继续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其工作利益,维持其队伍稳定性,已经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紧密联为一体。
本研究在调查之初,我们多次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看法,以便设计更客观、全面的调查问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专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思想认识问题。然而该问卷未经过效度检验,调查的范围也不够广泛,研究中的某些数据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因而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初步调查来推测我们幼儿师资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思考分析幼儿教师地位低、队伍不稳定与师资培养困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寻找切人问题的对策。
-
- 形单影只也只是偶然。(形单影只造句)
-
2024-06-26 13:05:33
-
-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别看不起别人)
-
2024-06-26 13:05:33
-
- 真希望礼拜一出现大魔王啊!(礼拜一的大魔王蔡易
-
2024-06-26 13:05:33
-
- 有人说(有人有人有人更有排比句)
-
2024-06-26 13:05:33
-
- 我给你(我借给你)
-
2024-06-26 13:05:33
-
- 落叶(用落叶表示自己的心情)
-
2024-06-26 13:05:33
-
- 果然,人丑,还是得多读书(人丑就要多读书的文)
-
2024-06-26 13:05:33
-
- 思念是种幸福(思念是一种甜蜜幸福的惆怅)
-
2024-06-26 1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