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英语散文 > 正文

散文-又见野鳝鱼

2022-01-15 12:19:18 来源:故里文学 点击:9

 作者简介:严金山  男  笔名 缘晨 又名 晚潮

 

   民间有“初夏吃鳝鱼,胜过吃人参”“小暑黄鳝赛人参”等说法。双休日去老家花五十块钱买回三条野生鳝鱼。孙子吃过后说好吃,并兴高采烈地要我下个星期天带他到乡下田里去捉鳝鱼。我在高兴的同时倒产生了另外一种情愫。

 

  我小时候,鳝鱼没有养殖之说,只要愿意去捉,水田的田塍边,沟边的水草丛里,水塘的石头缝里到处都有。

 

  捉黄鳝大至有三种方法:一种用竹片夹。用2―3厘米宽,4―50厘米长的新鲜竹片,两头刻成锯齿,中间用火熏,边熏边朝内侧弯,弯到两头锯齿在一起为止,用绳索捆住,再放入冷水过夜。第二天就可以使用了。

 

  第二种是放“L”形的笼子。这大多是早先江北人摇着船拖儿带女来放的,当地人没这闲工夫,所以很少有人这样做。第三种方法是钓,这才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小时候也把它当作游戏玩。

 

  记得最初是跟着哥去夹鳝鱼,他一手提着一盏三光灯,一手拿着竹夹子。三光灯是装有玻璃罩子的煤油灯。我则给他拿栲栳,栲栳是一种用竹篾做成上小下大中间有脖子的竹制容器。

 

   我们来到了插秧不久的清水田里。经过冬眠的鳝鱼,遇到闷热天气都出洞觅食,而且它的眼睛已经退化到了几乎看不到光,当我们的灯光照见它时还是岿然不动。夹住鳝鱼犹如探囊取物,等放到了栲栳里它才知道自己成了囚犯,但为时已晚矣。

 

   不过也有不顺利的时候,因为鳝鱼天生无鳞,光滑圆润的身上还有一层粘液,如果夹得偏后就容易“哧溜”一声滑走,留下一团浑水。如果夹得靠前,它会将身子反过来绕在人的手腕上“打箍”。瞬间,人的第六感官让心里突然紧张,于是松手让其逃走。

 

  有时候夹子上裹满了泥,就干脆用手钳,右手的中指张开与食指和无名指形成钳子。这种方法有其优点,能准确地钳住鳝鱼的“七时”(要害部位),但也有险情发生。有一次,我单枪匹马,将栲栳系在腰上去夹鳝鱼。左手提着三光灯,右手直接钳。昏暗的灯光下看到一条“鳝鱼”躺在秧苗空隙间,我说时迟那时快,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老虎钳似的右手插下去。

 

  当我手的肌肤接触到它时有“糙哈哈”的感觉,大脑神经告诉我,这是水叶蛇。于是“老虎钳”迅速撤回,才避免了一次被蛇咬的灾难。不过需要告诉你的是,这种蛇无毒。

 

  农闲的时候,妈妈和姐姐能帮我割羊草(我年龄小,割羊草是本分),所以白天我有闲心去钓鳝鱼。记得爸爸是用 “洋伞”上的一根钢丝给我磨成了钓钩。见他先磨成三角形钩尖,再用尖嘴钳把磨好的尖头弯成钩形,最后把钩往左或右稍撇一点。他说:“这样鳝鱼吞钩后,更容易钩住它的上下颚。”为了增加摩擦力,避免大鳝鱼把钓钩拖进洞里去,还在钓钩的另一端绕上几圈粗线。

 

  我每次出门前,都在小罐子里准备一些蚯蚓,蚯蚓最好是黄皮的,这是鳝鱼最喜欢的食物。凭我从哥哥那里学来的本领,专挑塘、塍、田磡的石缝里将钓钩伸进缩回,如此循环,有时用手指在水面上弄出点动静来,不一会儿就有老黄鳝出来。

 

  因为鳝鱼的听觉器官严重退化,呼吸功能也很差,常常需将头露出水面呼吸。觅食又喜欢新鮮的活体,这就全凭嗅觉和触觉了。我的做法是诱惑它,让它误以为黄蚯蚓要跑了,就迅速咬钩。手感鳝鱼已经咬钩时,将钩子往里面送一下,稍作旋转。因为鳝鱼每次吃到食物都会将头缩回去,这样做一是把钩子再深入一步,二是便于钩住它的鳃,以防脱钩。

 

 等年岁稍长后,白天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就只能在傍晚去放钓钩了。放钓钩是一种“广种薄收”的笨办法,无需找鳝鱼洞,只是把钓钩往沟渠,秧苗水田里每隔一段距离插一个,有点儿“守株待兔”的味道。

 

  每个钓钩由一根尺把长的桑条,一枚匽线(即缝衣针)和将其连接的一截尺把长的细尼龙绳组成。生产队下工回家时,翻些蚯蚓穿在匽线上,晚饭前去放。8―9点钟就去收一回,这个时候已经是用三节电池的手电筒照着了,也无需担心风将灯吹灭。

 

  如果有上钩的黄鳝已经挣扎过一番了,整个身子经过一番较量后,搅在草丛里或者秧苗上。我就用右手将黄鳝钳住,左手解开草丛,再将钓钩从黄鳝嘴里拔出,然后把它放在栲栳里。

 

  有一次,两手在操作,将鳝鱼从零乱的秧苗里抽出来。手电筒只好用两个膝盖夹住,但手一用力,脚在田塍上一滑。手电筒就势滑落到水田里,顷刻间,眼前一片黑暗。我只好放弃了所有的东西,高一脚低一脚地摸黑往回走。伸手不见五指的田野里一星亮光也没有,走着摔着。几分钟后,才渐渐地能分辨出哪是田塍哪是秧。等回到家里,尽管人像个皮蛋还是挺开心的。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不捉鳝了。因为稻田里广泛施用农药,灌溉的水源也受到污染,再加上一些“智者”的电击捕捞,让鳝鱼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相当一段时间,野生鳝鱼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近几年,随着五水共治的逐步深入,雨水和污水的分管排放;生态农业的规模种植;放弃电击捕捞成为渔者的自觉行动,野生鳝鱼才渐见于市。

 

元代马钰写的《西江月·赴胡公斋》中有:“我会调和美鳝。自然入口甘甜。不须酱醋与椒盐。一遍香如一遍。满满将来不浅。那人吃了重添。虚心实腹固根元。饱后云游仙院。”的美誉。

 

鳝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它折射出时代文明的影子。我想,过几天带孙子去老家田塍上体验一下捉鳝鱼的乐趣,也许会留下一点人生的记忆,或者有点意外的收获。

 


北京市癫痫哪家正规啊
癫痫哪家治疗比较好
黑龙江的哪家癫痫医院好呢